在度过2021年春节后,4名社联社工再次踏上粤桂牵手之路,比以往多了2名社工,大大加强了对龙胜幸福社工的支持。开启本次行程前,社联社工从龙胜县幸福社工处了解到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缺乏信心开展专业小组、经典案例撰写思路模糊不清、留守儿童个案服务方向不明确和民政工作人员对社工认识不足。这也是本次粤桂牵手之路的重点解决问题和支援的方向。      此次出行社联社工派出4名督导,共开展实地督导5天,提供督导指导160小时;带领组织3场小组,共服务30人;指导龙胜幸福社工8人;开展一场培训,共服务20名龙胜县民政人员和幸福社工。      3月28日下午3点,抵达龙胜县后,社联社工和幸福社工谌主任沟通落实3月29日-4月2日的支援安排,每两名社联社工一组,由同工吴晓丹组负责龙胜、龙脊、马堤镇幸福社工站,由同工莫嘉欣组跟进平等和瓢里镇幸福社工站,兵分两路实地督导、解决幸福社工的难题。同工吴晓丹组LINE      3月29日上午-3月30日中午,第一站是龙胜镇社工站。龙胜镇章社工即将开展“长寿院幸福交友小组”,小组成员是敬老院院舍老人,这是她第一次挑战专业小组,计划书也撰写完成,但是她仍然害怕、心里没底。为什么?同工吴晓丹组与章社工深入沟通、共同回顾小组计划书后,发现她对小组流程已经有促进长者互动的环节,只是具体细节、步骤和物资准备上还不够清晰,未能有清楚、有效指引她如何一步步落实小组环节,还有部分环节未能紧扣“互动交友”主题,再加上小组成员是相对沉默、少言的老人,所以章社工在没有明晰具体的小组流程指引下,担心自己主持的小组能否推动老人相互认识、交流,成为朋友,也害怕组员反映冷淡、场面尴尬。为此,同工吴晓丹组陪伴章社工一起细化整个小组的流程环节,把每个环节的游戏规则、提问和分享的指引性问题、物资道具、环节目的逐一罗列清晰,并进行小组模拟,为实地开展第一节做准备。      4月1日上午-4月1日下午,第三站是马堤镇社工站。马堤镇杨社工曾经开展过兴趣小组,并不担心独自一人开小组。但是这次是要面向留守儿童开展 “大声说出来”情感表达小组,专业性要求高,他感觉自己的小组内容过于理论化、知识化,缺乏趣味性,可能会让组员觉得无聊,参与的投入度和积极性低。同工吴晓丹组向他分享“知识点游戏化的经验”,例如“情绪种类与面部表情扮演、生活情景的分享模拟、情感表达的书信练习”等等,引导他理解知识点和生活趣事、行动参与相结合,能够增加趣味性,为他进入马堤小组开展小组注入信心。同工莫嘉欣组LINE、      3月29日上午-3月30日下午,第一站是平等镇社工站。平等镇石社工已经开展过顺利开展完“侗族文化传承小组”,小组方面并没有面临很大的挑战。困扰他们的是一个留守儿童的个案,不同于以往为困境儿童家庭提供政策帮扶和物资链接,这次的留守儿童个案需要解决的是儿童与语文老师的关系。据石社工与案主沟通后,了解到案主自觉语文老师不关注自己,自己课堂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老师也不会点名自己回答问题,逐渐失去语文兴趣,同时对自己的语文成绩有所不满。石社工希望改善案主的矛盾情况,但是无从入手。同工莫嘉欣组与石社工一同讨论确定案主存在被关注、被肯定和提高语文成绩的需求,并确定还需要收集补充进行预估的资料(向语文老师收集),以及初步设计个案跟进的方向,帮助石社工掌握个案计划的设计思路和后续的个案工作方向。      3月31日上午-4月1日下午,第二站是瓢里镇社工站。瓢里镇吴社工的服务对象是留守儿童,让她困惑的是如何确定和评估留守儿童的需求。同工莫嘉欣组从儿童群体的需要、学校的需求引导石社工思考服务留守儿童的意义和目的,并鼓励和陪伴石社工及时到学校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到留守儿童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待提高,最后与学校达成初步的合作,开展加强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服务。        经过前四天的实地督导,同工吴晓丹组和同工莫嘉欣组协助幸福社工筛选出各站点的经典案例,包括残障长者申办残疾和低保政策、留守儿童成为事实无人抚养孤儿的政策申办、侗族文化传承和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服务等五个案例,“案例背景、分析预估(主要问题+理论基础)、服务实施过程、评估及结案、专业反思”五个环节,讲解经典案例的撰写格式和逻辑思路,帮助幸福社工归纳总结自己所开展的工作成效。      4月2日上午-4月2日下午,最终站是龙胜县民政局。社联社工面向20名龙胜县民政人员和幸福社工开展了一场“遇见社会工作”的培训,旨在向民政人员普及基础的社工知识,促进民政人员与幸福社工相互认识和了解。社联社工以“相似的你我和你我的工作”两个游戏环节,引导民政人员和幸福社工分组讨论,相互分享各自的工作对象和工作方法。此过程,既让民政人员体验社工是如何推动自己与居民、居民与居民间建立关系的工作手法,也促进民政与社工沟通交流、了解对方的工作对象和方法,使得民政人员近距离认识幸福社工,全面认识社工的工作流程、方法、对象、领域,为日后在龙胜县其他地方推广社工服务奠定人员合作基础。      谌主任表示,幸福社工都是接地气的本地人,他们有着熟悉环境、语言和人脉等优势,是外界社工所没有的优势。但是他们的专业性和自信心不足,经过为期五天的二对一的实地督导、模拟培训、现场执行活动并指导,幸福社工对于经典案例、小组和个案文书的撰写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服务的筹备工作更加完善,开展专业小组和个案的信心更强,在社工专业服务方面都得到成长。

发表回复

你的邮箱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已标记为 *

发表评论